政治人物最忌讳的是什么?那就是失去掌控局势的主动权金财顺。赖清德这次彻底体会到了“人算不如天算”的深刻含义。
他本人尚未离开台湾岛,解放军就已派出58架战机轰鸣升空,9艘军舰破浪前行,场面震撼。
大陆为何要抢先一步采取行动?日本企业又为何急忙准备撤离?
先看民调数据,42.9%的支持率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,狠狠打在赖清德脸上。
更糟糕的是,这支持率还在持续下滑,44.5%的民众对他的表现给予差评,较上月猛跌了5.8个百分点。
展开剩余92%这般“死亡交叉”的民调走势,对任何政治人物来说,都是噩梦,显示其执政根基正在迅速流失。
内政混乱不堪,外交便不得不“补锅”。于是,一场精心包装的“出访秀”隆重登场。
表面看是访问巴拉圭等所谓“友邦”,实则意在美国舞台上刷存在感。
但这趟“史上最贵过路费”的花费,足以让普通老百姓瞠目结舌——百亿美元的投资承诺摆在台面上。
买波音飞机、投资基础设施、扩大半导体合作,这些资金从哪里来?还不是靠台湾人民的血汗钱。
更讽刺的是,美方至今未给明确回应,只是淡淡回应“符合以往惯例”。
回想赖清德上次“过境”美国,甚至没踏足本土,只在关岛和夏威夷兜了一圈。
连岛内民众都讽刺他是“外交之孙”,这次能否进入纽约,还得看美国的脸色。
在中美关系如此敏感的时刻,白宫恐怕不会为他这个“小角色”再掀中美关系的风浪。
民进党内部也并不平静,“团结十讲”成了笑谈,党内有人忍不住公开唱反调。
甚至连去灾区慰问,赖清德也遭到现场民众的呛声,被批说话生硬像念稿子,毫无真情流露。
他自己也清楚支持率下滑,这才拼命制造所谓“外交突破”,希望借外事活动稳住局面。
可问题是,用民众的钱来换取政治资本,本身就难以服众。
大陆的反应快得惊人,赖清德还在岛内忙着安排行程,解放军的反制部署已明明白白就绪。
从7月16日早上6点到17日早上6点的24小时内,台防务部门统计出令人震惊的数据:
58架次军机、9艘军舰、1艘公务船,这阵容不是闹着玩的,而是实实在在的战略威慑。
更让台军心慌的是,解放军战机有45架次直接穿越了“海峡中线”。
这“中线”其实是蒋介石时期画在地图上的虚线,大陆从未承认。
如今解放军战机随意穿越,像串门一般,清晰传递出一条信息:别耍花招,真本事就在这里。
时机选得极其精准,恰逢台军举办所谓“汉光41号”实兵演习,这针锋相对的意味显而易见。
台军想借军演练“以武谋独”,解放军便用实兵实力摆在前沿,展示随时可转战实战的能力。
这不仅是普通军演,而是明确向台独势力发出警告:大陆绝不会坐视挑衅不理。
经济方面也不松懈,国台办点名86家台湾企业进行精准制裁,重创台湾电子和机械等关键产业。
外交层面,国台办、外交部、国防部三部门接连表态,措辞日益强硬。
这套军事、经济、外交的组合拳,打得快准狠,毫不手软。
大陆早已明确表态,无论民进党如何采购军备、搞演习,解放军都有能力、信心和决心予以反制。
军机越线飞行,军舰绕岛巡航,就是要让民进党明白,玩火自焚,后果自负。
换句话说:我们既有耐心,也有手段,这“旋钮”想拧多紧就多紧。
最有意思的是日本的表现,堪称2024年“口嫌体正直”的经典范例。
嘴上喊着“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”,表示两肋插刀的兄弟情深。
私下却对本国企业说:“出了事你们自己想办法”,大难临头各自飞。
英国《金融时报》独家爆料,揭露了日本政府悄悄通知驻台企业,一旦台海爆发冲突,企业必须自行撤离。
这话非常直接,刺痛人心,一句“别指望政府救援”,让盟友关系回归冰冷现实。
自2022年起,大型日企每年都举行撤离演练,政府官员也参与其中。
更新应急手册、联系私人包机、保障员工安全,这些准备工作细致周到。
为何如此?因为心里清楚:台海局势复杂,进容易出难。
所谓“血盟兄弟”,在金钱面前不过是纸老虎。
东京会议上,官员对日企代表坦言,要企业自行负责,避免卷入冲突,这番话十分现实。
部分日企已开始转移生产链,减少对台依赖,资本的流向成为局势风向标。
台北高端百货中,已有两家日本品牌悄然撤柜,寒流初现端倪。
有预测称,明年第二季度台湾外资投资将骤降近四成。
这数字令人震惊,意味着国际资本对台海局势信心严重动摇。
嗅觉敏锐的资本正悄无声息地撤退,这比任何政治表态都直接有力。
日本政府一边高喊口号,一边私下通知企业自求多福,暴露了盟友关系的虚伪面目。
政治上的“情谊”,在风险面前显得脆弱无力,利益才是最终底线。
面对大陆的军事展示和中美博弈,日本选择优先自保,不愿被拖入漩涡,这是最现实的选择。
如果说资本撤退是无声的抗议,军事较量则已经锣鼓喧天。
解放军绕岛巡航早已不是新闻,而成了一种令人窒息的“新常态”。
数十架战机、近十艘军舰组成合围态势,台湾周边的军事画面已司空见惯。
时机常与台军“汉光演习”重合,针锋相对意味明显。
更关键的是演训剧本升级,从单纯的武力展示,逐渐演变为模拟封锁台湾能源进口通道。
“封港困台”四字背后,隐藏着明确的战略意图。
一旦爆发冲突,迅速切断台湾外部补给,避免陷入持久消耗战。
这体现了大陆对台策略的重要转变: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掌控。
北京态度明确无误,大陆国防部发言人表态,对台军事压力的“旋钮”只会继续拧紧。
反观台湾,战略空间不断被压缩,无论军事还是外交,形势日趋被动。
台海游戏规则早已不同往昔,大陆牢牢掌握博弈主动权。
当前国际环境风云变幻,特朗普若重返白宫,中美围绕经贸、南海、人工智能、芯片领域的较量将更加激烈。
台湾在这关键节点,越表现“亲美”,越可能成为博弈的牺牲品。
而赖清德本人,从担任台南市长起就自诩为“务实台独工作者”,多次公开言论显示其谋求分裂的倾向。
历史车轮滚滚向前,“一个中国”原则已成国际共识,台湾的“邦交国”数量正逐步萎缩。
这才是让赖清德最焦虑的地方,台湾的外交策略根本无法突破大陆重重压力。
越是在这种形势下搞小动作,只会令台湾的国际地位更加边缘化。
那只日益拧紧的“旋钮”,和逐渐逼近的临界点,预示着台海格局正经历根本性变革。
政治表演再精彩,也无法阻挡历史车轮的滚动。“一个中国”大旗一旦竖起,任何分裂小把戏都不过是螳臂当车。
台海博弈已进入由大陆主导的新时代。和平统一的历史大势正在加速,这符合时代潮流,顺应人心。
面对台海风云变幻,我们该如何审视局势?和平发展的光明大道又在哪里?您的见解,我们非常期待听到。
发布于:天津市顺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